從開始的根瘤菌菌劑到細菌肥料,再到如今的生物肥料,這一名稱的演變說明了我國生物肥料的逐步發展過程。目前,我國生物肥料的生產已不能與同期化肥的產量和消費量相比,但已開始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,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隨著研究和應用的發展,生物肥料新品種的開發也應不斷擴大。將由單一菌株轉變為復合菌株。在這一轉化過程中,一是既要追求營養元素供給水平的提高,又要追求抗病、避蟲等多種功能,增強作物抗病能力,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。
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部分或多個菌株的性能,使復雜或組合菌株發揮互惠、協調、共生、強化和同一的作用,消除相互對抗的發生。還要延長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,存活時間越長,生物肥料的比效期越長。
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主要取決于土壤中的有效碳源水平。在生物肥料中添加一株能分解土壤中碳化合物的菌株,可以不斷補充其他微生物碳源的營養,延長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。